风筝果
Hiptage benghalensis (L.) Kurz
J. Asiat. Soc. Bengal. Pt. 2,Nat. Hist. 43:136. 1874.
≡Banisteria benghalensis L. ≡Banisteria benghalensis L. Sp. Pl. 1:427. 1753.
木质藤本,长达30m。茎黄褐色,嫩枝密被淡黄褐色丁字毛,以后渐变无毛。叶柄长0.5-1cm,深褐色,密被丁字毛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狭椭圆形、狭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9cm,宽3-7cm,基部阔楔形或圆,先端急尖或骤尖,下面基部两侧边缘各具1枚腺体,沿边缘有一列疏离的小腺体,幼叶红色,后变为绿色,两面无毛,中脉和侧脉两面均凸起,侧脉每边5-9条。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,长3-10cm,除花瓣内面无毛外,其余各部分均密被丁字毛;苞片披针形,长3-4cm;花梗长1-2cm;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长约2mm;花萼外面基部具1枚腺体,腺体椭圆形,长3-5mm,下半部与花梗上部贴生;萼片5,基部合生,长圆形,长5-6mm,先端圆;花冠直径1.5-2.5cm,白色,基部有黄色斑点,或为淡黄色或粉红色,花瓣5,近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0.8-1.5cm,宽0.5-1cm,基部有瓣柄,边缘流苏状;雄蕊10,不等长,长雄蕊长0.8-1.2cm,短雄蕊长3-5mm,花药椭圆形,长1-2mm;子房三角状锥形,无毛,花柱长1-1.2cm,上端卷曲。翅果倒卵形,与翅的基部均密被丁字毛,中间翅倒卵状披针形,长3.5-5.5cm,宽1-1.5cm,先端圆,侧翅长圆形,长和宽均及中翅的1/2。种子宽卵球形,长约6mm,宽约5mm。花期:2-4月。果期:3-5月。
产地:西涌(张寿洲等 1008)、东涌、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等 1845)、排牙山、笔架山、田心山、坪山、盐田、沙头角、梧桐山(张寿洲等 0944)、羊台山。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沟旁,海拔100-350m。
分布: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孟加拉国、不丹、尼泊尔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21页
1875
图 21 风筝果 Hiptage benghalensis
1875
图 21 风筝果 Hiptage benghalensis
1.分枝的上段、叶及花序;2. 叶片的一部分放大,示下面基部的腺体;3.花;4.花萼及其基部的腺体;5.花瓣;6. 除去花萼和花冠,示雄蕊和雌蕊;7. 翅果。(绘)
1.分枝的上段、叶及花序;2. 叶片的一部分放大,示下面基部的腺体;3.花;4.花萼及其基部的腺体;5.花瓣;6. 除去花萼和花冠,示雄蕊和雌蕊;7. 翅果。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